找到相关内容376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

    总之,一般是以通俗性且较低层次的立场,来看待阿含经中第一义的教法,例如将释尊非常高深的缘起说,解释成三世两重因果的十二缘起说,这只是从因果业报的立场所作的通俗性说明,但如此已失去释尊观念上的崇高立场,...解脱道论》(巴利佛教某派的论书)在引用《无碍解道》、《义释》两书的文句时,记为“阿毗昙曰”,可见已将它们视为论书。  另外,在《小部》的十五部经中,具体阐述“业报说”的有《天宫事经》、《饿鬼事经》、《...

    水野弘元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662302.html
  • 佛教对“政治人权”的看法

    斗争。甚至整个社会若不借助佛教的因果业报来教化人民,也难以安定人心,因为法律只能防止恶行,恶的根本则必须靠佛法的修行才能去除,所以有时政治力量达不到的地方,佛教可以弥补不足。   然而佛教在中国的...所言,在上位者如果有宗教信仰,明因果、知取舍,对国家、对百姓更有正面且巨大的影响!   这几十年来,和我接触的政治人物不少。一九九六年五月,美国前副总统高尔访问西来寺,晤谈中,这位和善的政治家表现出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662506.html
  • 佛教对“临终关怀”的看法

    神父、修女、义工等成员,提供最完整的身心疗护。  值得一提的是,人在临终时,特别关心死后的去处,因此佛教的净土思想、三世轮回、生命不死、因果业报等道理,此时都成为病人与家属最佳的心灵救护。  尤其在...葬身鱼腹、被虎狼所噬、空难等;看起来不忍,但随著业报现前,刹那之间很快就断气了,没有拖延,也算善终。反之,有的人在医院里缠绵病榻,插管维生,难道就是好死吗?所以对于横死、善终,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。 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062510.html
  • 唐代佛教庶民化问题初探

    身上表现得最为强烈,且由来已久。政治、经济地位的低下,决定了庶民的生活环境少有好转的时机,从而使这种心理需求长期存在。这样,庶民最易接受丛报轮回思想,并因之而坚定佛教信仰。到唐代,僧侣们又将因果业报... 佛教有选择庶民的内在要求,同时也具有选择庶民的深厚思想基础。业报轮回和佛性平等是诱惑庶民信仰的两大思想支柱。  业报轮回学说,是佛教以其缘起论观察人生得出的结论。佛教认为,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定的...

    侯旭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262524.html
  • 完成在人格——重读太虚大师《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》

    由真正的理解,而起正确的信仰——对三宝起清净的信德,明因果业报,实行五戒十善。这不仅应用于个人,而且应用于家庭乃至社会国家之间,建立人与人间的道德能力,以这道德能力改造社会国家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4162938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华智仁波切《自我教言》略解

    因果业报不能嗔恨于别人,另一方面生嗔将断除一切善法,从世间法讲,亦使自己失去有修养、有德行的形象,所以,修行人要修忍辱度,把生嗔之怨敌速速忘掉。   急须忘掉痴睡眠”,无垢光尊者以及古今...初学佛者。除了选择对象,应机而发,谛实而言外,我们还应在交流引导中学会《华严经》中所说的“恒顺众生”,比如先从对方的爱好一点点谈,再引导他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体悟出因果不虚、轮回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563203.html
  • 禅观与念佛

    的事物,抑制、消解内心的嗔怒,建立对众生的慈悲心肠。因缘观是观想事物生、灭、存在的因缘理法,坚定对因果业报以及缘起论的信念等等。   佛教的禅观,都是对机进行的。亦即对待不同的人,教授不同的方法。对...及“非想非非想处”7。虽然这些记载都是后人的追记,无法尽信。但是,它们都说明了当时的出家人对禅观的重视。这里,我想引用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卷三中关於释迦牟尼刚出家时修习禅观的一段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263400.html
  • 从中国佛教看中国文化的走向

    膜拜、布施供奉、水陆道场、各种法事,目的大都是为父母祖先追福,或求子枯孙,为后代积福,佛教具有了维护宗支繁衍的功能。  第二,强化因果业报之说。佛教的业报说,建立在个体的基础上,所谓“自作自受”,中国古代讲因果,则以家庭为本位,所谓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”二者本来是有很大差别的,但中国佛教把个人本位与家庭本位调和起来,又把佛教关于“三界”的构想,简化为天堂、人间、地狱,由是解释社会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064122.html
  • 巴渝地区佛教发展述略(3)

    可怕。这种说‘灵魂’的存在,最易激发人们的良知,尤其在中国这个建国的时期,使人不贪污,不发混账财,不做破坏统一的工作,这更需要佛教底因果业报的真理来洗涤人们贪污的不良心理。”  学术成果  抗战期间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464953.html
  •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

    四无所畏、十八不共法等,皆如来所证之法。十力者,一知觉处非处智力,如一切是理非理故;二知三世业报智力,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故;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,知一切禅定;八解脱,三三昧等故;四知根胜劣智力,知...?魔言是人必得人涅槃。菩萨者,具云菩提萨埵,《维摩经肇注》云:菩提,佛道名也,萨埵,秦言大心众,有大心人佛道,名菩提萨埵。  △二、正宗分有二:初,明义趣;二,明正行。初中又二:初明因果,二明性空。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865308.html